Published on

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

Authors

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 - 基思·斯坦诺维奇(Keith E.Stanovich)

弗洛伊德问题

他专注于构建复杂的理论构架,但并没有像许多现代心理学家那样,保证这些理论建在可靠、可重复的因果关系之上。

那么,什么是科学

系统的证实主义

公共性的、可检验的知识:可重复性和同行评审

实证可解的问题:科学家对于可检验理论的研究

心理学和世俗智慧:“常识”的误区

人都听到或说过“三思而后行”——若不是我依稀记得之前有人告诫说“该出手时就出手,我还会觉得这是个有用的、直接的行为建议呢!

“小别胜新婚”明确预测了一种对于事件的情绪反应,但“眼不见,心不烦”不也同样如此吗?

如果“欲速则不达”,那为什么有时我们又听到“时不我待”?

既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为什么又说“三个和尚没水吃”?

如果我认为“行走江湖,安全第一”,为什么也相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如果“异性相吸”,为什么又“物以类聚”?

我劝许多学生“今日事今日毕”,但我希望没跟我刚刚指导过的那个学生说过这番话,因为我刚还跟他说“要顺其自然”。

世俗智慧的可鄙之处就在于,它们压根不承担被驳倒的风险。

世俗智慧属于“后见之明”的智慧,并且它在真正预测性的意义上是无用的

相比学习好或读书多的孩子都不擅长交际和体育。这个观点虽然错得离谱,但在当今社会上极为流行。有大量证据表明,与“常识”世俗观念正好相反,爱读书的人和追求学术成就者与不读书者,有着更强健的体魄,而且更常参与社交活动

例如结婚会增加幸福感。同时还发现,父母的幸福感会随着第一个孩子的降生降低。当第一个孩子成年时,幸福程度回弹一些,但随后又降低得更多。只有当最小的孩子离家自立后,婚姻幸福感才回归到没有孩子时的水平。

理论和可证伪性标准

请注意这里暗含的信息:从我截然不同的反应可以看出,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将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预测出来的理论最容易令我折服。

事实上,当一种理论被置于“不可被证伪”的保护下,那么可以说它已经不再是科学了。

现代思潮中有一种危险的趋向——认为应避免让一般大众知道世界的真正本质,一种无知的面纱是必要的,以防公众面对真相时手足无措。心理学与其他科学一样,拒绝向人类隐瞒真相。

当我们的信仰与观察到的事实相冲突时,我们最好是调整信仰,而不是否认事实和坚持错误的想法,这样我们将会很少遇到一些个人和社会问题。

一个假设在何种程度上被确信为正确,实际上与其是否为真无关

科学家们的虚荣心实际上在科学进程中起着作用,“科学家对自己的想法抱有的批判性态度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科学的成功……更真实的情况是,每个科学家都积极地想要证明某些科学家所持有的观点是错误的

一个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的可爱想法,对科学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科学中的错误:逼近真理

复杂的理论通常是大体正确而非完全正确的,大体正确的判断可能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神创论们首先试图将科学描绘成铁板一块的事实,然后攻击那些‘确定’中不是特别确定的事情。他们叫嚷着‘哈!你自己都理不清思路了吧,你太不不靠谱了。那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你所说的一切呢?’其实是他们首先竖起了一个‘科学毫无瑕疵’的稻草人当靶子。”

为什么科学家不是本质主义者

在所有的科学学科里,进步的关键在于放弃本质主义,接受操作主义。这正是本章中我们探讨的主题。

心理学领域的操作性定义

所有建立在“直觉”基础上的信念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当出现矛盾观点时,它们缺乏一种机制来判别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因为人人都凭直觉认为自己是对的,但当大家的直觉观点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决定谁正确呢?令人悲哀的是,历史表明,这种冲突的结果通常是权力斗争。

只有当概念以操作性定义为基础,并且不关注于本质主义者所讨论的文字意义时,这类具有公众可用性的知识才能够用来解决人类的问题

“鲜活性”问题

大多数成年人都会认为泛化的个性总结都是准确的,并且都是对自己独特的描述。

见证为伪科学打开方便之门

当你在一件事上花费了金钱,你就失去了花钱做其他事的机会——你失去了让钱花在其他地方的机会。伪科学存在大量的机会成本。当在伪科学上花费了时间(和金钱),人们不但没有收获,还浪费了本可以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面的时间。

相关和因果:用“烤箱法” 避孕

我们会认识到,这两个变量可能相关,但不是因果关系。

比较、控制和操纵

它很容易让人们忽略这一事实,即当我们对治疗效果进行解释时,控制组的结果是背景信息中极为关键的一环。

交互作用

对于那些在社会经济条件较低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而言,先天的生理缺陷和后天不良的环境因素会成为他们发展中的累积性危害因素

单一原因解释的诱惑

很多时候,人们习惯用“零和”态度去对待潜在的原因

所有的原因都和其他的原因竞争,强调一个的必要性会降低另一个的重要性。“零和”观点是错误的。

人类认知的阿喀琉斯之踵:概率推理

你理解到那句问话反映了一个概率趋势,而不是一个在任何情境中都适用的事实。我们所说的概率趋势是指有较大的可能性,但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必然如此。

我们想尽可能地让你在这个“有时和或许的世界”里感到更舒服一些,因为一个人若想要理解心理学,就必须对“概率推理”这一本章的主题安之若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