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如何找到想做的事

Authors

第一种恶性循环:通过花钱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比如出席可有可无的酒局,参加娱乐活动,买不必要的名牌衣服等,花钱的方式总是无穷无尽的。

第二种恶性循环:因为对工作没兴趣,也就没有学习动力,所以无法成长。

用行动证明,倾注全力去做“想做的事”,人生会越来越开心。

阻碍找到“想做的事”的 5 种误区

误区 1:必须是能坚持一生的事

误区:必须是能坚持一生的事。 事实:做“现在最想做的事”就可以了。

误区 2:找到想做的事时会有命中注定的感觉

有研究证实过上述说法。印度拉贾斯坦大学进行过一项关于“恋爱结婚”与“相亲结婚”哪个满意度更高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结婚一年内的满意度分别为“恋爱结婚 70 分”“相亲结婚 58 分”,恋爱结婚的满意度更高。但从长期的满意度来看,结果却相反,“恋爱结婚 40 分”“相亲结婚 68 分”。

原本就不存在让人感觉全部都开心的工作。不管是什么工作,都有让人感到麻烦和讨厌的地方。虽然也有为了“想做的事”而“不得不去做的事”,但在这时想办法让自己乐在其中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误区:找到想做的事时会有命中注定的感觉。 事实:即使找到了想做的事,一开始也只是处在感兴趣的阶段。

误区 3:必须是对别人有益的事

误区:必须是对别人有益的事。 事实:为自己而活也是在帮助别人。

误区 4:必须多行动才能找到

误区:必须多行动才能找到。 事实:了解自己才能找到想做的事。

误区 5:想做的事不能成为工作

误区:想做的事不能成为工作。 事实:想做的事在自己心中,实现手段在社会中。

album_temp_1716742792

我们为什么会因为“找不到想做的事而迷茫”

这时我确信:“做不擅长的事只会感到疲惫,不会有任何收获。做自己擅长的事,就能立刻愉快地取得成果。”

无法决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也是一样。在众多选项前止步不前,选择了“不做选择”,拖着不去决定想做的事,浑浑噩噩地生活。

不要把自己的判断标准建立在外部的“以他人为中心的坐标轴上”,必须切换到自己内心的“自我中心坐标轴”上。

有品位的人靠直觉选出的衣服会很时尚,但没有品位的人凭直觉只会选出俗气的衣服。没有品位的人想变得时尚,需要先学习如何变得时尚,再把单品一个个地配齐。 误区:通过直觉去寻找。 事实:通过系统的理论去寻找。

总结如下“擅长的事”(才能)的特征:

  • 做的时候很开心
  • 不刻意努力也能无意识地做好
  • 因为没有压力所以容易投入
  • 做的时候感觉是在做自己
  • 即使不是工作,平时也很自然地在做
  • 会觉得别人“为什么这样的事都做不到”

能应用到任何工作中

技能和知识是为了实现自己想做的事的手段。如果以使用技能为目的,人生当然会变得无趣。

被技能和知识束缚,会变得越来越不自由。 发掘自己擅长的事(才能),会变得越来越自由。

如果对工作内容没有兴趣,只是因为憧憬这种形象就盲目追求,很快就会受挫。

放弃“想成为的人”(职业名)也没关系,毕竟在没有可能性的地方继续努力只会消耗时间和能量。但是请不要放弃“想做的事”,因为实现的途径一定存在于某个地方。

例如,“想自由地生活”“想对人温柔地生活”“想安心地生活”“想稳定地生活”“想充满热情地生活”等都是“重要的事”。可以看出,无论哪个例子表示的都不是行动而是状态。用英语来表达就是 Doing(行动)和 Being(状态)。

“重要的事”有面向自己内在和面向“他人和社会”等外在的两种情况。面向自己内在时,“重要的事”决定了人生目的。面向他人或社会等外在时,“重要的事”就决定了工作目的。

album_temp_1716833690

album_temp_1716833735

说到底,“喜欢的事”只不过是一种手段,我们不能执着于此。因此,先从“重要的事”中产生的“工作目的”里寻找“想做的事”才是自我认知法的规则。

在寻找“喜欢的事”之前,先找到“擅长的事”。

找到指引人生的指南针:重要的事

也有人认为“坚持做‘想做的事’,它就会变成工作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不先考虑清楚是在为谁而做、怎么做的问题,那么,无论做了多少想做的事,永远都只是自我满足罢了。自己和别人都不会感到厌倦,才是好工作的前提条件。

打个比方,“重要的事”(价值观)是一直持续前进的人生方向,“目标”是这条路途中设立的检查站。

把每一件事都拿出来问问自己:是“我想做”还是“我应该做”?一旦出现“应该做”“不得不做”的答案,那便是别人对自己的期待,而不是自己真正期望的——即使去追求也只会感到后悔。

也就是说,书写冥想用在一个人与自己的情绪对话中非常有效。

自己一个人思考出来的答案,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大家都是这样的吧”。但是,找到对自己来说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是自我认知的目的。所以,需要特别警惕的是,答案可能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对自己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在别人眼里是特别的”。

我为什么喜欢排球少年里的及川彻,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处世的态度,他可以是平时那个不着调仿佛对什么事情都不上心的幼稚可爱鬼,也可以是球场上洞察全局的顶尖二传手,我喜欢这样分裂的人格,并且认为自己也有类似的特质,其次肯定还喜欢他帅气的外表以及不算太差的天赋,还有就是那股微不足道但是依然会坚持的自尊。

你尊敬的人是能反映出你价值观的人。

你想传授给别人的是什么? 反过来说,你绝对不想传授给别人的是什么?

观察发现琐碎重复的工作,能自动化的事情全部自动化,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非琐碎重复的事情,将这样的思考进一步凝练,进而去开拓更广阔的喜欢且擅长的工作内容,进而可以获得相对愉快有成就感的工作体验,进而获取更多的非工作生活体验和物质资本。 重复,重复,无止境的重复,在重复中消磨了所有的工作意志,甚至要进一步牺牲生活时间。

“利益志向型的目标就算达成了也无法使人幸福,实际上还会使人变得不幸。”

“帮助别人提升人生的同时自己获得学习成长”→幸福度

我跟随着自己的“好奇心”,不断学习并向外输出,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知名度,逐渐实现了原本以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想出名!”。

只要找到“擅长的事”,就可以应用到工作中

简单来说,“习惯”就是“擅长的事”,并不是指运动才能或音乐才能这种耀眼的才华,而是你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在做的事情。

每个人拥有的才能没有优劣之分,重要的是理解自己“擅长的事”并灵活运用。

“唯有长处才能产生成果。而抓住弱点,只会造成令人头痛的问题。纵然没有弱点,也不能产生什么成果。必须把精力放在发挥长处上。”

做的时候感到充实的是“擅长的事”,相反,感到疲劳的就是“不擅长的事”。

  1. 识别重复的工作
  2. 从实践中提炼总结可以优化的点
  3. 记录可视化量化自己的生活习惯
  4. 团结和自己工作相关联的人
  5. 领会别人的心思和意图
  6. 在做一项明确工作时候自然而然的专注
  7. 持续不断的学习
  8. 擅长搜集各种信息
  9. 擅长收纳整理
  10. 识别别人的长处并学习
  11. 擅长记录已经实践过的经验
  12. 坐得住
  13. 能揣摩别人话里话
  14. 懂得区分主要和次要的事情
  15. 能提炼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
  16. 愿意团结团队主动承担责任

找到“喜欢的事”,和努力说再见

人在面对自己喜欢的领域的事情时,无法对其中产生的疑问置之不理,而是想把“不明白的事情”弄“明白”。想填补这种差距的心情就是“喜欢”(兴趣)。

我认为在短期比赛中采取“努力”的策略是有效的,但是在长期比赛中“努力”无法战胜“热爱”。

将喜欢的事作为工作时,要一并考虑“喜欢它的哪些方面”。

“没用”这个词是阻挡一个人寻找爱好的最大恶魔。如果过于强调“是否有用”,就无法找到喜欢的事。

这时的重点不是关注“因为有用所以在意”的书,而是注意“不知为何很在意”的书。

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活出真实的自己

不再为了将来而活,而是认真对待现在最想做的事,你会不断成长。

也就是说,在固定“喜欢的事”的基础上,将工作方法修正为自己“擅长的事”。

首先要满足自己的价值观,之后是满足家人,接下来是满足朋友,再接下来是满足公司,后来是满足业界,再后来是满足日本,最后是满足全世界,思考范围就是像这样展开的。

施展自我认知的魔法,使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把“失败”和“后悔”全部转化为经验,这就是“自我认知”的魔法杖。

如果对现在这一瞬间所做的事情感到充实才是幸福,才是人生的成功。